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型生产方式,智能制造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已成为制造业变革的发展趋势,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称,与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相比,我国智能制造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支撑下加速发展,显示出跨越式追赶的良好态势。一方面,以需求为牵引,引领集成技术创新,攻克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在复杂工艺应用中的现实难题。另一方面,改善供给侧市场生态,在工控系统、工业机器人、MES等智能制造关键装备和工业软件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市场份额的重大突破。
面对全球贸易格局不稳定和产业链断裂的突发情况,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过程中涌现出新材料、新技术等新型发展模式,工业互联网取得实质性进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订产能合作协议,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迈出了关键一步,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位置。
《报告》表示,作为全球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智能制造具有坚实的制造基础。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仍“大而不强”,体现为研发技术、产品生产和品牌营销的“高端产业低端化”与后发追赶模仿的“高价值产品同质化”。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成为大国博弈和全球价值体系重构的焦点。如何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变革中抓住时代机遇,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举措。基于此,应坚持“市场主导、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系统推进”的基本原则,立足制造本质,聚焦制造特征,从关键核心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体系、强化政策支持和提升产业链韧性来回答我国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问。
《报告》建议,一是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国产替代。聚焦高端装备、高端材料、高端机床、科学仪器和核心基础件等智能制造产业,瞄准基础研究,举全国和全产业之力攻关底层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突破一批关键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力争在具有非对称竞争优势环节和关键核心技术上率先突破,随后借助外溢效应,推动智能制造全产业变革。采取“单点突破+集成攻关”的推进思路,单点突破智能制造产业的“卡脖子”技术,深耕细分场景进行突破性创新,重构核心技术国产替代路径,把握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和共享的控制权,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同时,集成攻关涉及全产业链基础原理的共性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模式实现上下游同频共振,利用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技术,实现硬件设备和工业软件的协同技术突破,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上游高端供给和下游有效需求的精准匹配,实现各个环节的实时决策和资源高效配置。
二是加快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按照标准体系动态更新机制,成立“5G+”工业互联网融合研发中心、联合创新中心、开放实验室等创新联合体,加快建设立足智能制造产业实践、先进适用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一方面,以价值提升为目标导向,识别多方利益相关者“建平台、用平台、管平台”的需求和痛点,推进工业互联网的网络互联互通工程,加强IT与OT网络深度融合,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另一方面,牵头机构制定适用于各自行业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从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标准体系结构、标准体系框架等展开,开发基于开放标准的平台和协议,鼓励“中国标准走出去”,以便不同厂商设备和系统可以相互通信和集成,打通“数据壁垒”,破解“信息孤岛”。
三是打造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样板。传统制造业各个细分行业差距较大,从行业属性来看,处于产业链不同层次的企业差别较明显,需要企业扎扎实实做好“数字化补课”,从技术、业务、数字思维、战略“一盘棋”、商业模式等向领先者看齐,构筑后来者优势,形成基于不同类型制造业、产业链不同层次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样板。采取“软硬结合、内外兼修”转型战略,软件层面聚焦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促进三链协同和资源整合,硬件层面使用具备数采能力的边缘计算设备,释放海量数据的价值效应,以企业核心能力构建打破专业壁垒,以产业链生态搭建破除技术桎梏,打通制造业务环节的价值链,构建生态发展模式。
四是建立适应智能制造与未来产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一要从组织层面构建数字人才岗位序列和完善考核激励制度,设置灵活的岗位体系和绩效考核机制,对数字人才进行系统性规划,建立数字人才的培养和赋能体系,扩宽企业外部知识获取渠道,加强内部知识沉淀和共建共享,对员工的创新性活动进行赋能。其二要打通专业职业晋升通道,健全智能制造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专业技术人才的长效培养机制,提高智能制造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三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对传统技能人才进行培训,提高专业技术和跨学科复合能力,挖掘具有培养潜力的员工进行重点培养;另一方面,构建联合开发机制,挖掘“天才少年”和“高精尖人才”,采取投资而非管理的思路,给予其创新环境和空间,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和突破。
五是完善智能制造政策体系强化“打靶效应”。厘清政策支持与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发展的辩证关系,强化支持力度,拓宽支持幅度,细化支持方式,把握政策指引中的确定性机会。搭建辐射“政产学研金”政策体系,建立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和示范区,强化战略引领机制,加速技术创新应用于实践,同时确保智能制造政策体系内各项政策的协同配套,避免政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确保政策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六是提升智能制造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开展智能制造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做好智能制造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的必修课,以更强的智能制造产业链嵌入全球价值分工体系。其一,推动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补短板”和“链长板”齐头并进,破解“结构性风险”。其二,增强从“0”到“1”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培育,破除“断链风险”。其三,系统创新性模式变革打造敏捷柔性的智能 制造产业链生态,解决“系统性风险”。
华微世纪一体化功能平台之中间业务模块
正是着眼于智能制造的发展,华微世纪在20多年企业信息化技术的沉淀和10余年行业细分领域实践的基础上,利用自主研发的低代码平台,开发出了企业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企业信息化、数据共享、业财一体化等问题,更是通过ERP、MES、WMS、QMS等集成的一体化系统,专注于电子+装备行业领域,帮助多个细分领域的客户,包括芯片设计公司、晶圆厂、封装厂、测试厂、材料厂、电容厂、电阻厂、装配厂、晶振厂、设备制造厂等300多家客户朝着智能制造的行列迈进。
华微世纪:企业信息一体化管理专家